1、心、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病和各型心脏病而言,是当今人类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及肿瘤等病的死因顺位前移,构成疾病的前三位死亡原因。世界57个国家的资料揭示,脑血管病列在前三位死因的有40个。我国卫生年鉴(1992年)记载了我国部分县、市心脏病死亡专率达85.07(市)64.65(县)/1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14.6%10.21%。脑血管病死亡专率为122.69(市)103.79(农)/1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14.65%,而1957年时心血管病死亡率为47.2/10万,23年中增加了1倍。我国城、
2、乡脑卒中均为死因顺位第二位,其构成比分别为20.6%和14.8%。,第二十七章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特点;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要:,第一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特点,一、时间趋势,1、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在发展中国家则呈上升趋势。我国也是如此。,表 我国部分城市和农村冠心病死亡率(1/10万),地区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城市 4188 4341 4748 4620 5129 5467 5805 5938
3、农村 1917 1980 2282 2103 2344 2210 2486 2679,2、脑卒中的发病、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季节为元月份,在气温低、气候干燥及气压高的冬季较多发生出血性脑卒中。,流行特点,二、地区分布 世界上的情况 我国:北方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南方; 同一地区, 城市高于农村。,三、人群分布 1、年龄性别分布:主要是中老年发病,随年龄增大而 增加; 女性一般较男性晚10年左右发病,绝经期后,女性患病率明显增加。 2、种族分布 3、遗传因素,第二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 血压水平与发生该类疾病的危险度高度相关。,左图 队列人群收缩压与脑卒中发病率(1987.
4、71989.12)资料来源: 中国慢性病预防和控制 (1):37。1993,上图 队列人群舒张压与脑卒中发病率(1987.71989.12)资料来源:同上图,图不同血压水平组的冠心病发病率(资料来源:钱宇平,流行病学研究实例,第一卷173页),2、心血管病史,有临床表现的心血官病史是今后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危险因素。,大约30%完全性脑卒中患者,以前有过TIA病史,约1/3的TIA患者迟早要发展或再发完全卒中。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中,每年心肌梗死再发生率或冠心病死亡率为4%以上。,3、脂质和脂蛋白,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血清胆固醇浓度与
5、引起冠心病有关。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年龄越早,今后发生冠心病的机会也越多。高血脂对脑血管的作为危险因素不如对冠心病那样明显。但高血脂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同时升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是一危险因素,尤其对年轻男性更重要。,4、肥胖,超标准体重的肥胖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肥胖能使血压和血清胆固醇升高。国外研究显示:体重增加10%,血压平均增加0.86kPa(6.5mmHg),血清胆固醇平均增加18.5mg%。3544岁男性体重增加10%,冠心病危险性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性增加86%。,迄今尚无研究证明肥胖是脑卒中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但体重的变化常与血压的变化有关,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
6、的肥胖者,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而高血压及冠心病又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可以认为,肥胖是脑卒中的间接危险因素。,5、糖尿病及肾脏疾病 许多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均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而糖尿病性肾病的危险性最大。,糖尿病主要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机会较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高一倍。,6、生活方式 1 、吸烟 2、饮酒 3、体育活动 4、膳食因素(高盐、高脂、食物过于精细),在某大型企业内,近年来职工生活水平提高,许多疾病的发生率均较一般人群要低,但最近多次发生中、老年人猝死。,7、其他,(1)精神紧张、忧
7、虑、时间紧迫感等均可使血脂增高,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冠心病患者中,以性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性强的所谓A型性格所占的比例为高。,(2)季节和气候。气温低的地区脑卒中患病率高,这在我国东北和日本的东北部都是如此。(3)饮食、药物及家族遗传等因素也有关。,第三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人类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疾病,同时它还带给家庭和社会沉重的负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已由单纯的个人问题转化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具有全球性。故开展群体性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防制工作已刻不容缓!,防止该类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长期性策略首先应着眼于防止群体的危险因素水平的上升,开展第一级预防: 1
8、、群体策略 2、高危人群策略 主要针对特殊危险性的个体。,改变不良的行为因素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预防控制一、人群高血压的防治,(一)健康教育对象应该是全体人群,第一级预防,(二)改善生活方式 1、限制钠盐摄入量(少食盐) 2、劝阻吸烟和限制饮酒(忌烟酒) 3、加强体育锻炼(加强锻炼) 4、膳食预防 超重者,减少热能摄入增加消耗; (合理膳食) 限糖; 控制总脂肪、胆固醇摄入量; 控制盐的摄入量。,第一级预防,预防控制一、人群高血压的防治,预防控制二、人群检测,(一)建立完善的信息检测系统 收集发病、死亡和危险因素等资料,(二)早期发现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筛检 测量血压、做心电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