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3.doc

上传人:admin 文档编号:2541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0.23KB 级别: 价格:免费
客服 下载 相关
2012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第卷 一、现代文阅读 培育一位电影明星,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从时间成本看都是昂贵的,一个 明星的成长有漫长的过程,还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当然还有更为紧要的前提, 即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如扮演埃及艳后、扮演安娜卡列 尼娜或特工“007”等。只有作为成功的角色的明星,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明星。 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料想的变化,明星的概念也大大泛化。一方 面从明星生产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 每天晚上出镜,抵得上十来部电影。另一方面,即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和网 络,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就像电视主持

2、人。 再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 角色,可以直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 星,还生产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到了大众明星秀这一步,明 星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他们早已脱下神秘的面纱,成为邻家男孩和女孩。当看 电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明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既然明星不一 定要扮演某一个角色,明星的门槛就大大降低,明星的大门洞然敞开。 明星是社会流行趣味的代表,这种流行趣味不是由哪一位才趣卓著的人物 独自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通过明星自觉和不自觉的 配合,共同创造的。这就是当代电子文化的特征。

3、当代文化的辉煌是工业文明 的辉煌、是物质生产技术文明的辉煌,而这些辉煌的替身或者说集合点就是明 星。 明星是流行趣味的代表,大众仰望明星,大众在此岸,而明星在彼岸。从 此岸到彼岸应该有一段漫长的距离,跨越这一距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 要机缘凑巧。但是陡然间,随着电子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和电视娱乐节目,大 众能直接参与明星生产,自己当明星,他们参加各类选秀节目,哪怕是只当 15 分钟的明星。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不但是青年人跃跃欲试,连成年人和 儿童也加入到这一浪潮中,势头汹涌。一旦明星不需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 那就星途坦荡,而且是条条大道通明星。特别是有了网络视频,人们不一定要 上电视

4、节目才能当明星,也用不着任何资格审查才能踏上明星之路,只需将自 己制作的视频制品拿到网络上传播,就有成功的可能,这大大增加了当明星的 概率。也难怪,当年麦克卢汉在对比电影和电视时会说:“看电影时,你坐在 那儿看银幕,你就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电视时,你则是电视屏幕。看电影 的时候,你向外进入世界;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 ”正是电视和网络 的出现,使影像电子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和日常生活场景 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就像今天的孩子在若 干年后会发现,自己的童年生活早已被细心的父母记录在各类摄像和视频中, 自己早就充当了家庭生活的小明星,潇洒地生活在大

5、人们的摄像镜头和屏幕里。 1、下列有关成为明星的途径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星是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通过明星自觉和不自觉的配合共同 创造的。 B成为电影明星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还需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 名。 C邻家男孩和女孩参加各类选秀节目,不需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就 有可能成为明星。 D只要参演一部电视连续剧,每天晚上出镜,就一定能成为明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功的电影明星凭借天赋和种种机缘,可以缩短其成长的过程,而不 一定要借角色成名。 B明星的门槛降低,与明星培育的成本无关,主要原因在于上电视不一 定要扮演某个角色。 C创造流行趣味要商

6、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要明星配合,明星则可成 为这种趣味的代表。 D有了网络视频,明星变得不再神秘,人们只要将视频制品在网上传播, 就必定成为明星。 3、下列有关明星概念“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了电视和网络,明星的生产,变得周期更短,速度更快。 B电视上的明星,只需扮演自身,不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 C电视娱乐节目使明星大众化,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 D影像电子文化进入家庭日常生活,人人都可以充当明星。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B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7、C “书生意气,”一句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 一点都不吝惜。D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 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5、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 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 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 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 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 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

8、乐效 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6、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 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 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 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 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二、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片断,回答问题。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9、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7、诗中划线部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 A说明其卑微。进一步说明其身份。倾注了对她的感情。 B交代我与她的关系。表明我以她为骄傲。倾注我对她的深厚感 情。 C说明我与她的关系。进一步说明其身份。表明我的深厚感情。 D点明身份。突出对她的热爱。倾注对她的深情厚谊。 8、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 诚的话告诉我们( ) A “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却是农民

10、的儿子。 B “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C “我”不忘养育之恩。 D “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密切。 9、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 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 “_”。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 景, “_”。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 “_”。有的素性 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 “_”。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 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不如家池上

11、,乐逸无忧患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A B C D 三、古文阅读 (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12、?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 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 以乱易整,不武( 易: 替代 )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 损害 ) C、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共:供给 )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渡河 ) 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略微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

13、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何,哪里 ) B、以其无礼于晋(凭借 ) 敢以烦执事( 因为 )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边邑,这里作动词 )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鄙陋。见识短浅 ) D、郑既知亡矣( 已经 ) 既东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已经 ) 12、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 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 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新课标) > 必修一

工信部备案:辽ICP备14008683号-4    经营许可证编号:辽B2-20200372 辽公网安备 21102102000122号

本站为信息分享及获取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