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方案 内容产后出血的手术处理方法第一部分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原则第二部分产后出血的止血措施第三部分6种子宫压迫缝合技术目录 CONTENTSp方案 内容第一部分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产后出血的手术处理方法 产后出血的定义及诊断: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产妇出血量500 ml、剖宫产术分娩产妇出血量1 000 ml,或者失血后伴有低血容量的症状或体征。严重产后出血:全球很多国家及研究均将产后24 h内出血量1 000 ml 视为严重产后出血,以引起临床重视;此外,临床上常将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称为
2、难治性产后出血。p方案 内容第一部分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产后出血的手术处理方法 产后出血的预防:加强产前保健产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充分认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高危孕妇应于分娩前转诊到有输血和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p方案 内容第一部分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产后出血的手术处理方法 产后出血的预防:积极处理第三产程积极处理第三产程能够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和降低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预防性使用宫缩剂:是预防产后出血最重要的常规推荐措施 预防产后出血首选缩宫素,高危者可考虑联合使用麦角新碱(强推荐,证据质量高)。延迟钳夹
3、脐带和控制性牵拉脐带预防性子宫按摩:预防性使用宫缩剂后,不推荐常规进行预防性子宫按摩来预防产后出血。但是,助产者应在产后常规触摸子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以及时发现子宫收缩乏力。产后 2 h 内(有高危因素者产后 4 h 内)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段,应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和出血量的变化,产妇应及时排空膀胱。p方案 内容第一部分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产后出血的手术处理方法 产后出血处理原则(一)尽早呼救及团队抢救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该尽早呼救,包括向有经验的助产士、上级产科医师等求助,启动产后出血抢救流程;发生严重产后出血时,及时组建多学科抢救团队,包括经验丰富的产科医师、助产士及护士、麻醉
4、科医师、妇科医师、血液科医师、重症医学科医师、放射介入科医师等。【推荐】发生严重产后出血时,应进行多学科团队抢救(强推荐,证据质量低)。p方案 内容第一部分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产后出血的手术处理方法 产后出血处理原则:(二)尽早综合评估及动态监测产后出血抢救过程中要尽早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测和评估,除了准确估计出血量之外,强调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注意保暖,重视 休克指数的变化,一旦SI0.9,要高度警惕。另外,进行基础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等)并动态监测,必要时留置导尿管、记录尿量等。p方案 内容第一部分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产后出血的手术处理方法 产后出血处理原
5、则:(三)尽早针对病因止血 快速寻找并确定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止血治疗,是控制产后出血的关键。宫缩乏力者积极促宫缩治疗,必要时手术止血;产道损伤者,尽快确定损伤部位,及时修补止血;胎盘因素导致出血者,根据胎盘具体问题精准处理;凝血功能障碍者,针对性补充凝血因子。p方案 内容第一部分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产后出血的手术处理方法 产后出血处理原则:(四)尽早容量复苏及成分输血 产后出血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的同时,也丢失了红细胞及凝血因子等血液成分,因此,及时合理的容量复苏及成分输血(必要时采用加温输注)是维持和恢复循环血容量、携氧能力及凝血功能的重要措施,控制输入过多晶体液,避免进一步发生
6、稀释性凝血障碍、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及多器官功能障碍p方案 内容产后出血的手术处理方法第一部分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原则第二部分产后出血的止血措施第三部分6种子宫压迫缝合技术目录 CONTENTSp方案 内容第二部分产后出血的止血措施产后出血的手术处理方法产后出血的止血措施:药物 早用 卡贝缩宫素、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麦角新碱、卡孕栓、米索前列醇子宫按摩:做到有效子宫切除盆腔填塞p方案 内容第二部分产后出血的止血措施产后出血的手术处理方法产后出血的止血措施:填塞宫腔:纱布、避孕套导管、手套、尿管、barkri子宫压迫缝合:B-Lynch、Hayman、Cho等缝合各种下段的折叠提拉缝合盆腔血管结扎止血、止血带阻断子宫血管 腹主动脉阻断p方案 内容第二部分产后出血的止血措施产后出血的手术处理方法产后出血的止血措施:填塞宫腔宫腔填塞后整个宫腔被充分扩张充满,使宫腔内压力高于动脉压。在没有裂伤的情况下,由于宫腔内填塞压力大于动脉压而使动脉出血停止或减少。填塞物压迫子宫内膜表面静脉,减少了渗血,同样起到静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