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2.知道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采取的对内对外措施;3.通过对维护共和所进行斗争的基本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明白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教学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导入新课:PPT展示 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上却是猿(袁)家天下,表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提出问题:近代中国为追求民主与法制,进行了哪些努力?一、二次革命1.教师讲述: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
2、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那么二次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呢?其结果如何?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老师总结:(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2)“宋案”:1913 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2.教师提示:教师讲述:“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心以武力平复国内的舆论压力和革命党人的斗争。学生思考回答:二、袁世凯复辟帝制1.教师提问: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1)对内政策强
3、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2)对外政策: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史料补充:归纳二十一条的危害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影响: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中国与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中,与日本的矛盾日渐加剧,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2.教师强调: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一场复辟帝制的闹剧即将登场。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三、护国战争1
4、.教师:试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材料: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总结:反对袁世凯称帝,认为其行为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不得民心。他誓死讨伐袁世凯,已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2.老师提问,说一说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战役有哪些领导者?学生回答: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不得人心。主要领导人有:蔡锷、李烈钧、唐继尧。2.教师讲述: 1915 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 年
5、3 月取消帝制。6 月,死去。护国战争结束。3.合作探究:如何评价护国战争?(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护国战争,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达到了铲除帝制,恢复共和制的目的。因此,护国战争仍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袁世凯之后,北洋军阀组成以黎元洪为总统,冯国璋为副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的北京政权,仍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专制独裁统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整个过程来看,护国战争仍然没有取得成功。4.辛亥革命后,革命派的反袁斗争有哪些?结果如何?学生回答,老师总结:(1)国会斗争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2)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 (3)护国战争实现倒袁的目标,但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四、军阀割据1.教师讲述: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逐渐分裂。阅读教材,说一说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控制的区域有哪些?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老师出示答案2.老师讲述: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3.史料分析影响:依据材料,说说北洋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兵员军费大幅度增加,增加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