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10爱心的传递者)(计划二课时)(第二课时)( 善于帮助别人) 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上传人:qc651291 文档编号:3738662 上传时间:2024-11-29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372.92KB 级别:精品资源 价格:300.00积分(10积分=1元)
下载 客服 下载 相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10爱心的传递者)(计划二课时)(第二课时)( 善于帮助别人) 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10爱心的传递者)(计划二课时)(第二课时)( 善于帮助别人) 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1010 爱心的传递爱心的传递者)(计划二课时)(第二课时)(者)(计划二课时)(第二课时)(善于善于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20222022 课标课标 学校:学校:dxyc2360dxyc2360指导教师:张元方指导教师:张元方一、教学思路说明一、教学思路说明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分析三、教学内容分析四、教学重点四、教学重点五、教学难点五、教学难点六、学情分析六、学情分析七、教学准备七、教学准备八、学习活动设计八、学习活动设计九、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九、教学评

2、一体化设计十、作业设计十、作业设计十一、教学反思与改进十一、教学反思与改进2一、教学思路说明一、教学思路说明(一)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学生能够认识到帮助他人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增强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爱心传递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从而认同并愿意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2.道德修养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意识,培养同理心。3.法治观念使学生了解在帮助他人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如隐私保护、个人安全等。培养学生依法行事的意识,确保在传递爱心的同时不侵犯他人权益。4.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

3、困难时能够保持乐观和坚韧。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5.责任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树立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责任意识。(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和法律意识,能够理解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初步形成了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但可能缺乏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本课时旨在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帮助他人的正确方法,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三)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本课时主要围绕“善于帮助别人”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引导

4、学生学习如何用心了解他人需求、掌握帮助他人的正确方法和技巧。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策划并实施献爱心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3(四)教学方法与策略情境模拟法:通过创设具体的帮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学习和体验帮助他人的过程。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的人等),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帮助他人的技巧和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帮助案例,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升帮助他人的能力。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五)教学媒体与资源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内容。道具:如墨镜(模拟盲人)、书本和笔(

5、模拟讲解难题)等,用于角色扮演活动。实地资源:如学校附近的孤儿院、养老院等,作为献爱心活动的实践场所。(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善于帮助别人”。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设计几个常见的帮助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帮助他人的过程。案例分析与讨论:展示帮助他人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小组讨论与策划: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献爱心活动,并策划具体方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策划的方案付诸实践,开展献爱心活动。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帮助他人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七)教学评价与反

6、馈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策划的献爱心活动方案和实施情况,评价其帮助他人的能力和创新意识。4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八)教学特色与创新点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相结合: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学习和体验帮助他人的过程,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注重实践与应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强化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一)政治认同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乐于助人不仅是个人美德的体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愿意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二)道德修养学生将深刻理解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美德,培养高尚的品德修养,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三)法治观念学生将认识到,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五四制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五四制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
  • 五四制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五四制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8 大家的“朋友” )(计划二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朋友”)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8 大家的“朋友” )(计划二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朋友”)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8 大家的“朋友” )(计划二课时)(第二课时)(善待我们的“朋友”)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8 大家的“朋友” )(计划二课时)(第二课时)(善待我们的“朋友”)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10爱心的传递者)(计划二课时)(第二课时)( 善于帮助别人) 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10爱心的传递者)(计划二课时)(第二课时)( 善于帮助别人) 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8 大家的“朋友” )(计划二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朋友”)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8 大家的“朋友” )(计划二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朋友”)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9生活离不开规则 )(计划二课时)(第一课时)( 生活处处有规则) 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9生活离不开规则 )(计划二课时)(第一课时)( 生活处处有规则) 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9生活离不开规则 )(计划二课时)(第一课时)( 生活处处有规则) 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大单元 (9生活离不开规则 )(计划二课时)(第一课时)( 生活处处有规则) 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道德与法治 > 部编版(含2024版) > 三年级下册

    工信部备案:辽ICP备14008683号-4    经营许可证编号:辽B2-20200372 辽公网安备 21102102000122号

    本站为信息分享及获取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