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教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戊戌变法,戊戌变法,-1898,一 变法背景,戊戌变法,二 变法经过,三 败因启示,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政治变革,政治:,民族危机空前,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直接原因),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根本原因,背 景,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呈请代奏事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1895年公车上书,(一)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思想发展 成为政治运动,拒和 迁都 变法,中外纪闻,强学会,变法浪潮激
2、荡全国,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二)百日维新高潮,开始,结束,内容,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要求,政治,经济,文教,军事,林 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杨 锐,谭嗣同,性质及启示,一次进步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性质:,启示:,资产阶级改良、维新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 教训,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爱国意义,进步意义,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充分,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脱离群众,维新派力量薄弱,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措施激进,无法推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之于急激,以自蹉跌之忧乎?梁启超,活动与探究,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的是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