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初二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2、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二者的相同 点有 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 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 民族的结果 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 B C D 3、图 2 这幅照片拍摄于 1945 年,拍摄地最有可能是 A重庆 B南京 C延安 D西安 4、人民解放战争中直逼南京、武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粉碎重点进攻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
2、役 5、如果让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民国 34 年,你一定会知道在这一年发生的一件历史大事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 B.重庆人民庆祝双十协定的签订 C.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D.中国军民在抗日战场上展开局部反攻 6、1947 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的是 彭德怀 贺龙 刘伯承 邓小平 A. B. C. D. 7、1945 年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 进行了 A三大战役 B重庆谈判 C.渡江战役 D政治协商会议 8、 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 “马关
3、条约” 、 “通 商口岸” 、 “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A南京 B北京 C苏州 D重庆 9、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 能选用的素材有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重庆谈判 A B C D 10、1945 年 8 月,人们的目光聚焦重庆。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 A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C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D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 1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赢得时间准备 B欺骗广大人民 C争取和平民主 D加强国共合作 12、李明同学在学校网站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
4、专栏中选用了图 1、图 2 两张图片。以下 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图 1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图 2 三大战役示意图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13、右图是小华收集的一份捷报图片,它报道的信息与某一战役有关,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投 C、淮海战役 D、渡扛战役 14、下列史实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卢沟桥事变 西安事变 辽沈战役 百团大战 A B C D 15、2009 年 4 月 21 日, 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 60 年前的一首诗: “千帆竞渡断浪 飞, 万炮齐放敌垒摧。 扬子江头雷霆夜
5、, 铁军雄师显神威” 它描写的是哪一战役的场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6、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 “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 苦树立了榜样” 。上述评价和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7、丁强同学在学校举办纪念建国 60 周年图片展,其中在一个小栏目里展出了三张图片, 分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发起进攻 、 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 。 如果给这个小栏目定一个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A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 B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D战略进攻到战略决
6、战 18、下列战役发生在解放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辽沈战役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渡江战役 淮海战役 A B C D 19、右图反应的历史事件是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20、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中华民国成立 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 蒋家王朝覆灭 A B C D 21、下列解放战争的事实,与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句有关的是 A挺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C辽沈战役 D渡江作战 22、右图(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著名战
7、役密切相 关。该战役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3、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支 援前线所经过的战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 庄的地名。由此可判断,他支援过下列哪次战役 A.台儿庄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24、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 A北平解放 B武汉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 25、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地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这场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6、小名在一次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错误的是: A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
8、面貌焕然一新 B中共二大当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27、下列关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了胜利 B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 C指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D三大战役中几乎同时进行的是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28、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1)挺进大别 山(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 A.(1) (2) B.(2)(4) C.(1)(3) D.(3) (4) 29、2008 年,第 29 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下
9、面是某导游对北京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近代史上三次被列强占领 B公车上书打破了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C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D解放战争时期和平解放 30、右图是原国民党政府总统办公室的一张日历。日历上的时间应是 公元: A1938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 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 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 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 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 年
10、7 月 15 日) 材料二 材料三 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 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2009 年 5 月 19 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 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 共双方在重庆的什么地点签订了“双十协定” 。后来国民党撕毁这一协定,发动了内战。根 据材料二中的图表,说明内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11、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 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材料二:1945 年 8 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 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西安事变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的国共谈判的地点在哪里?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协定? (3) 周恩来在两次谈判中起了重要作用, 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有哪些历史功绩? (请 举出两例) 3、阅读材料,回答
12、问题。 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 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我们提出。 毛泽东 1945 年的一次谈话 (1)毛泽东谈论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简述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3)这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 ACACB 610 DBDDB 1115 ADBCD 1620 CDBDB 2125 DACDC 2630 BACCC 二、材料题 第 1 题 (1)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为洗雪近代中 国的耻辱,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
13、的答案也可) (2)蒋介石、毛泽东;桂园;全国工农业产量大幅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国共双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打内战,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等,其他符 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 第 2 题 参考答案(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或“会谈纪要” (3)国共合作时期,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 年 ,参加并领导了南昌起义;1934 年, 参加了长征,遵义会议后,和毛泽东一起指挥军事;解放战争中与毛泽东一起转战陕北,指 挥全国的解放战争;解放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 本准则;1955 年,在印尼亚非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完成, 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3、(1)1945 年重庆谈判。 (2)通过重庆谈判,戳穿了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向人民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 意,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使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它要再发动内战,